要问车贷公司把车拖走的N种理由?
这一家绝对够奇葩,
车辆驶入小贷公司、二手车市场、
GPS不在线、
出市不报备等等
都会被认定违约?
据说,
这家借贷公司的九成客户已经“中招”,
稀里糊涂地失去爱车,
近日,
真相被层层揭开
……
近日,昆山市人民检察院依法办理了一起车贷敲诈勒索案,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4人。
2018年年初,警方陆续接到多起报案,报案人均反映自己用汽车抵押贷款后,车辆被放贷的人莫名拖走,前去取车被告知必须支付高额违约金,否则车将被强行变卖。
原以为是普通的借贷催款,但同类事件的频繁出现引起了警方的注意。随着调查的深入,背后真相被渐渐揭开。
车贷套路
进去容易出来难
许先生是一名普通的私营业主,资金一直紧缺。一次偶然的机会,他在自己的车窗上看到了“利息最低2厘9”“无需抵押汽车”的贷款宣传名片。为解燃眉之急,他拨通了名片上的电话。对方客服经理爽快答应给许先生放贷,但需要一次性扣除保证金、平台费、GPS安装费等。许先生算了算,假如贷款3万元,只能到手大概2万3。
费用如此之高,许先生犹豫了。
客服经理看穿了许先生的心思,马上承诺:只要不违约,保证金和GPS安装费都可以退还。这样一算,似乎还可以接受。许先生也就同意了。
随后,客服经理将许先生带到专业的签约人员那里。在简单的交谈之后,许先生便在签约人员的催促下,草草签订了十余份文书,其中包括甲方为空白的借款合同、违约行为承诺书等明显对许先生不利的文书。所有的字签好之后,许先生仅仅拿到一份还款明细单及还款账号,其他材料均被放贷公司收走。
按照约定,许先生拿到了扣除费用后的贷款。接下来就是每月还款了。刚开始,许先生每月按时归还。唯独到了第八期,许先生因为一时忘记,错过了还款时间。
第三天,许先生马上将钱补上,但当晚车还是被秘密拖走。
随后,许先生的手机接到了一条短信:因还款逾期,车已被债权公司拖走,要想取回车需和公司联系。短信中留有一个手机号码。许先生拨通了这个号码,对方却声称要没收保证金、GPS安装费等先期费用,并且以“不还钱就不还车”为由,要挟许先生立即结清余款和支付借款本金30%的违约金。
因为车辆和全套质押手续被贷款公司掌控,被害人跟贷款公司的“谈判”完全处于不对等状态。甚至,许先生提出能否先取回车内重要物品时,都被对方坚决拒绝。面对贷款公司的强硬手段,加上车买了没多久,价格远远大于贷款金额,无奈之下的许先生只能支付大笔违约金后将车开回。
调查发现,有过许先生这种遭遇的人还不少,而且放贷、拖车的人系同一伙人。犯罪嫌疑人正是利用了借贷人急于用钱的心态,诱惑借贷人上套。
违约情形太奇葩
近九成客户“中招”
根据对被害人的调查,除了像许先生这类因还款超期违约被拖车外,这家贷款公司还有很多奇葩的违约理由,如车辆驶入小贷公司、二手车市场等所谓敏感区域,GPS不在线,出市不报备等都会被认定违约。
白纸黑字,这些违约条件写在合同上,也有被害人签字,如何认定借贷公司拖车索要违约金这一行为的性质,成为了定案关键。
该案属于新类型案件。接到公安机关反映的案件信息后,检察官第一时间介入案件侦查。通过细致的分析梳理,检察官发现,这个团伙分工明确,除了老板和门店负责人外,还配备了专门的客户经理、GPS后台监测员、谈判员、拖车人、车辆看守人、还车人、财务人员等,各司其职。组织纪律也十分严格,有出勤、报销、奖励、奖金、分红等制度,甚至还有拖回车辆的进出库登记制度等。
但这么一个“有组织、有纪律”的公司,经营行为却十分反常。公司运行肯定需要成本,如果只依靠“最低2厘9”的利息,还要支付业务员的提成,基本上无法盈利,亏本买卖又有谁会做?这是第一个反常点。
另外,公司很少关注客户的资质,放款门槛很低,基本上只要有车就放款。而且,公司贷款客户的违约率高得离奇。经初步统计,发现借贷公司近九成客户“违约”。违约率如此高,怎么看都不像是正常经营行为。
检察官向办案人员指出案件存在的疑点,并建议从这些方面入手,对重点人员重新作审查,并顺藤摸瓜,调取涉案合约、账本、银行卡等资料,及时查找并固定被害人陈述。
据此,一条完整的结伙贷敲诈勒索案的证据链呈现在办案人员眼前。
惩防并举
遏制非法车贷暴利
在查办该案的过程中,办案人员共查封5处涉案公司、扣押涉案车辆80多辆。经过细致审查发现,这5处涉案公司均是由同一家公司演变而来,主要股东和核心人员一直比较固定,部分核心人员变成了后来演变公司的股东。
该团伙警惕心较强,为逃避打击,公司门店更换频率较快,往往在一个借贷周期内就会更换地址。多数被害人到最后无法找到借贷公司,只能通过电话与对方取得联系。
而随着抵押贷款业务兴起,车贷敲诈勒索犯罪呈现暗长趋势,影响社会经济市场秩序。主要原因在于其非法暴利,该案的一处门店投资近500万,仅仅经营9个月已全部回本,股东分红利润达200多万。如此暴利导致犯罪分子铤而走险。
检察官提醒:
贷款要选择具有放贷资质的正规公司办理相关业务,并且在签订合同时,切不可马虎,一定要认真仔细阅读后方可签字,并保留好自己的合同。在借贷过程中发现被骗,应立即报警。
素材来源 |昆山市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二部
文字丨杜志辉 唐慧玲
编辑丨秦菲
纯手工推荐往期精彩文章(点击可阅读)↓↓↓
喜欢就在文章最下方点赞,
想说什么就去“写留言”吧~